分红,本应是企业盈利后回馈股东的喜讯。然而,当“防水茅”东方雨虹宣布高达44亿元的分红计划时,市场却一片哗然,甚至连能从中获利的股民也感到不安。东方财富股吧中,一篇名为《“东方雨虹”分红44亿,是瘦身还是暴雷?》的帖子引发热议,评论区充斥着“股东抽逃出资”、“大股东想拿钱走人”等质疑之声。究其原因,在于这一巨额分红与公司惨淡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,令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市场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。东方雨虹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仅勉强超过1亿元,却计划分红44亿元,相当于将一年利润的44倍拱手送出,这笔钱最终将流入谁的口袋,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。面对汹涌的舆论,东方雨虹紧急调整方案,将分红金额降至22.095亿元,并承诺在2025年中报后视情况再进行中期分红,以“保障本次调整前后投资者回报水平整体稳定”。
表面上看,东方雨虹账上现金超过70亿元,似乎家底殷实,有能力支撑如此大手笔的分红。然而,一份与年报同时公布的《债务重组公告》却揭示了另一番景象,巨额分红背后,隐藏着东方雨虹不为人知的财务困境。
作为国内建筑防水行业的龙头企业,东方雨虹素有“防水茅”之称。然而,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的影响,东方雨虹近年来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。2021年,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速接近50%,但2022-2024年,增速分别仅为-2.26%、5.15%和-14.52%。归母净利润方面,2022年暴跌近50%,2023年微增7%,2024年更是暴跌超过90%。虽然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尚有1.08亿元,但下半年却巨亏8.35亿元,业绩压力可见一斑。
在业绩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,企业理应保留更多现金以应对风险,但东方雨虹却反其道而行之,执意进行巨额分红,这无疑会给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东方雨虹账面上看似充裕的现金,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不健康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之上。
2月27日,东方雨虹发布《债务重组公告》,披露了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复杂的债务关系。公告显示,东方雨虹通过取得下游客户的商业商品房、酒店、土地等资产抵偿其所欠款项,相关债权账面价值高达18亿元;同时,又通过出售部分下游客户资产用于抵债,涉及债权账面价值4.1亿元。然而,东方雨虹自身也面临着拖欠上游供应商货款的问题,不得不向上游供应商抵出抵债资产,相关债务账面价值为46,876.51万元。
这意味着,东方雨虹在下游收不到钱,就拿资产抵债;同时,也不给上游供应商支付现金,而是同样用资产抵债。这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式的供应链运作,难言健康,也难以持续。支撑东方雨虹巨额分红的“家底”,实际上是建立在下游拖欠款项、自身又拖欠上游款项的畸形商业行为之上。
这种畸形的供应链运作,直接反映在东方雨虹的财务数据上。近年来,公司的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,从2020-2022年的2.18亿元、2.51亿元、3.15亿元,猛增至2022-2023年的7.53亿元和8.87亿元。
此外,截至2024年底,东方雨虹的应付账款依然高达26.4亿元,其中超过20亿元是货款。也就是说,在计划分红超过40亿元之前,东方雨虹还欠着供应商巨额款项未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,网上也出现过关于东方雨虹拖欠供应商款项的新闻。例如,2024年,有家具企业举报称,东方雨虹旗下的核谷雨虹建筑修缮技术公司拖欠其超过6万元的家具货款,已经过去一年多仍未支付。
在拖欠26亿元供应商货款、下游收款困难、经营业绩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,东方雨虹却依然坚持分红44亿元,这难免会引发市场的强烈质疑。
2015-2023年,东方雨虹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44.9亿元,即使在业绩表现最好的2021年度,现金分红总额也仅为7.53亿元。这意味着,此次计划的44亿元分红,相当于过去9年的总和。如此大手笔的分红,其动机究竟为何?仅仅是为了入选红利指数吗?恐怕并非如此。
业内人士认为,企业热衷于高比例分红,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回馈投资者,增强公司吸引力,稳定股价;二是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,展示盈利能力与现金流,增强客户对企业的认可;三是缓解大股东质押风险,或兑现员工持股承诺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第三个原因可能更符合东方雨虹的实际情况。
截至2024年末,东方雨虹的实际控制人为李卫国,持股比例为21.79%,为公司第一大股东。如果按照比例估算,此次分红44亿元,李卫国将获得约9.63亿元。然而,与此同时,李卫国所持东方雨虹的5.31亿股股份中,约有4.22亿股处于质押状态,质押率高达79.58%。
如此高的质押率,显示出李卫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,这或许与他需要为员工持股计划兜底有关。2021年,东方雨虹1600余名员工参与持股计划,累计购买公司股票4947.17万股,成交均价为55.78元/股,合计约28亿元。李卫国本人也得以高位套现约8亿元。然而,随着公司股价暴跌,员工持股亏损额度超过七成。按照计划,李卫国需要兜底的金额可能在20亿元左右。虽然2023年末李卫国减持套现约8.97亿元,但仍然不足以填补这一亏空。
2023年11月,有自称东方雨虹离职员工发帖称,当初加杠杆斥资百万购买公司股票,虽然签署了放弃收益的声明,但离职一年仍未拿回本金。东方雨虹董秘张蓓曾回应称,李卫国一定会按照持股计划协议要求履行承诺。
对于巨额分红是为了实控人还债的说法,东方雨虹回应称,李卫国所获现金分红将主要用于偿还其股票质押融资,降低杠杆。预计后续其质押率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,从而逐渐化解实控人因质押率过高带来的质押风险,本质上也会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,帮助企业轻装上阵。
然而,这种说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。在东方雨虹正处于战略调整期的当下,如此巨额的分红,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,是否是一种不顾企业未来的“套现”式分红,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近年来,东方雨虹正经历着艰难的调整期,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。一方面,房地产寒冬背景下,防水作为上游产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。另一方面,东方雨虹面临的行业竞争也越发激烈,科顺股份、北新防水等竞争对手纷纷抢占市场份额。特别是具有央企背景的北新防水,正不断冲击东方雨虹的龙头地位。此外,三棵树等跨界企业凭借其品牌和渠道优势也进入防水赛道,进一步瓜分市场份额。
2024年,东方雨虹的市场占有率为12.5%,较2021年下降了4.5个百分点,而北新防水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8.6%,科顺股份也达到了6.3%。
面对内忧外患,东方雨虹首先做出的重大调整,就是“降房”和“降直销”。2023年,直销业务还是东方雨虹的第二大销售模式,收入超过100亿元,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,直销收入锐减46%,仅为28亿元左右。
东方雨虹表示,公司在近三年来客户结构优化、业务模式转型过程中,主动放弃了一些地产大客户业务、施工业务等直销业务,这些业务收入规模的快速下降,对公司的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造成了冲击。
战略调整往往伴随着阵痛。东方雨虹主动收缩直销业务、减少对房企依赖的举措,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应收账款风险,是合理的。但在短期内,却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问题的关键在于,在“降房”和“降直销”之后,东方雨虹能否在其他客户中弥补回来?目前来看,尽管东方雨虹积极向零售(C端)和工程渠道(小B端)发力,但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
2024年上半年,工程与零售渠道收入占比达到了79.76%,渠道销售已成为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。其中,工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66.99亿元,同比增长9.07%;零售渠道实现营业收入54.38亿元,同比增长7.66%。
虽然新的方向有了一定起色,但在转型过程中,东方雨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渠道建设、市场推广、人员培训等方面,导致短期内费用大幅增加。
2024年上半年,销售费用增至15.14亿元,广告宣传费由2023年上半年的2.91亿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3.15亿元,同期差旅费、办公费、小车费等也均出现增长,对公司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此外,东方雨虹与下游经销商的合作成本也在上升,为了激励经销商拓展C端和小B端市场,给予了更多的返利和支持,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最终,东方雨虹的调整虽然能在营收上做出一定弥补,但成本端付出的代价也很大,这可能也是造成其在2024年营收“只”下滑了14.5%,但归母净利润却暴跌超过90%的原因之一。
除了“降房”和“降直销”,东方雨虹也在尝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,将目光投向了砂浆粉料和海外市场。然而,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效果并不理想。2023年,砂浆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仅为12.8%,海外收入占比更是不足3%,这意味着在短期内,这些业务很难成长为支撑公司发展的支柱。
对于东方雨虹来说,一个好消息是,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初步的复苏信号。
3月5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,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这也是国务院首次将“稳住楼市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重申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,并且新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。
业内分析,该表述变化意味着中央不仅注重短期楼市的稳定,同时也重视楼市长期持续的健康趋势,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。
房企方面,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两月,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4479.9亿元,同比下降5.9%,降幅较1月大幅收窄10.6个百分点。1-2月全口径拿地金额超过百亿的企业共有8家。
这就带来了一个尴尬的问题:为什么房地产刚刚出现起色,东方雨虹就如此着急地将大量资金分红?更何况,公司正处于战略调整期,难道不更应该留存现金以应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吗?如此急切的利益分配逻辑着实令人费解。
这很难不让人联想,巨额分红背后,是否是因为转型阵痛过大,即使下游复苏出现曙光,也决定放弃,大股东打算“劫贫济富”式套现呢?
尽管东方雨虹的战略意图仍有待进一步厘清,但账面上26亿应付账款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再光鲜亮丽的分红计划也掩盖不了这一事实。连股民们都看不下去,东方雨虹就别再掩耳盗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