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银行(601997)在2025年5月12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,与其说是与投资者坦诚沟通,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“公关秀”。从投资者提出的尖锐问题,到管理层滴水不漏的官方回复,都透露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敷衍。表面上,银行试图描绘一幅稳健发展的蓝图,但字里行间却难以掩盖其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困境。
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分红问题。面对“2025年股东现金分红率能不能提高到 30%?”的提问,贵阳银行的回应可谓是教科书式的“不作为”。什么“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”、“平衡业务稳健发展与投资者长期回报”、“制定投资者回报规划”,这些空洞的辞藻堆砌在一起,最终指向的仍然是“维持现状”。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,既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,也没有解释分红比例偏低的合理性,实则是一种对投资者诉求的变相回避。更令人玩味的是,几乎所有问题,银行都以“尊敬的投资者,感谢您的关注”开头,看似尊重,实则将所有质疑拒之门外,仿佛背诵稿件一般,毫无诚意。
对于“业绩连续几年下降,坏账率长期居高不下,有没有措施改善?”的质疑,贵阳银行的回应同样显得苍白无力。一句“本行将信贷资产质量视为生命线”,并不能让投资者信服。事实上,不良贷款率的控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长期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。而贵阳银行的回应,仅仅停留在“强化”、“加强”、“完善”、“提升”等动词的堆砌上,缺乏具体的、可量化的措施。这种避重就轻的回应,反而加剧了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