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峰化学的股价,就像一潭死水,长期处于低迷状态。业绩说明会上,投资者直截了当地质问管理层是否关注过中小投资者利益。官方回复依然是那套陈词滥调,什么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”、“努力做好经营管理”、“提升投资价值”。说白了,就是把股价下跌的原因一股脑儿地推给宏观经济、行业周期和市场情绪,仿佛华峰化学自身毫无责任。
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,实在令人难以信服。难道中小投资者的血汗钱,就活该被这些所谓的“多重因素”收割?管理层口口声声说重视投资者利益,但股价长期低迷的事实摆在眼前,这难道不是对投资者最大的漠视?与其空喊口号,不如拿出实际行动,比如真金白银的回购,或者切实可行的经营改善措施,也好过这种空洞的安慰。在我看来,这种业绩说明会,更像是一场精心排练的公关秀,目的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安抚情绪,粉饰太平。中小投资者,或许早已成了砧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。
2024年华峰化学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.41%,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0.43%,更令人咋舌的是,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暴跌62.66%。这简直就是一个“增长悖论”!营收增长,说明产品卖得更多了;利润下降,说明要么成本太高,要么产品卖得太便宜,要么两者兼而有之。
对于利润下滑的原因,公司给出的解释是“主要产品价格下跌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影响了整体利润水平”。产品价格下跌,说明市场竞争激烈,或者产品本身竞争力不足;计提资产减值损失,说明之前的投资决策存在失误,或者经营状况恶化。无论是哪种情况,都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:华峰化学的盈利能力正在遭受侵蚀。
公司还强调要“打造上下游产业一体化产业格局,抵御行业周期”。这话说得漂亮,但实际上,一体化产业链就能保证盈利吗?产业链整合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精细化的管理,如果管理不善,反而会拖累整体盈利能力。更何况,聚氨酯行业本身就具有周期性,一体化产业链只能缓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,而无法彻底消除。说到底,华峰化学的根本问题,恐怕还是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缺失,以及对市场变化的迟钝反应。这种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的策略,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年报显示,华峰化学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13.35%。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,这意味着公司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钱,大部分都变成了账面上尚未收回的欠款。
公司对此的回应是“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不到10%,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合理,实际核销坏账少,款项回收的确定性较高,对资金周转及运营影响有限”。这种说法,简直是避重就轻,偷换概念。
首先,用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掩盖应收账款占净利润的比例,是典型的“报喜不报忧”。即使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高,但如果应收账款占净利润的比例过高,仍然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产生巨大压力。
其次,声称“款项回收的确定性较高”,这完全是公司的一面之词,缺乏客观证据的支持。谁能保证所有的欠款都能按时收回?一旦出现坏账,将会直接侵蚀公司的利润。
在我看来,应收账款高企,是华峰化学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信号。这可能反映了公司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弱,为了争取客户,不得不放宽信用政策。也可能反映了公司的客户质量不高,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。无论哪种情况,都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