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加密基金凛冬:VC撤退潮涌,谁在坚守价值?

author 2025-04-17 25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加密基金Web3风投CEXSAFT

加密基金寒冬:誰在撤退,誰在堅守?

昔日繁華:加密基金的“童年”幻夢

風口不再,瑟瑟寒風吹醒了加密世界的淘金客。身邊接二連三傳來基金關門大吉或轉型流動性投資的消息,幾家頭部機構也難以募到足夠的資金,這絕非偶然。一些投資人早已抽身離場,有人轉投AI,妄圖抓住下一波浪潮;另一些人則是靠著早期梭哈的AI概念Meme幣,提前實現了“退休自由”。

這不是簡單的市場波動,而是加密貨幣發展進程中的一次根本性轉變。如果把加密貨幣的發展比作一部成長史,那它正揮別狂野不羈的童年時代,步入充滿困惑與挑戰的青少年後期。過去那個充斥著短期投機、炒作和風投遊戲的階段,正在讓位於一個更加理性、系統化的新時代。這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刻,但同時也意味著許多Web3風投公司還沒能意識到,或者說還沒能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巨變。

風投的自我修養:適應性還是退出?

風投們總喜歡把“適應性”掛在嘴邊,苦口婆心地教導創業者要如何擁抱變化。現在,輪到他們自己做出改變了。只可惜,知易行難。要麼是鸵鸟心态,视而不见;要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想改却改不动。

要知道,风投的本质是逐利,当加密市场不再是遍地黄金的应许之地,而是需要耐心耕耘的责任田,那些习惯了快进快出的短视资本,自然会选择离开。更有甚者,直接把锅甩给市场,抱怨“加密已死”,转身拥抱下一个热点。这种行为,说白了,就是缺乏对行业的长期信仰和价值判断。说到底,风投机构,尤其是加密领域的风投,更应该具备“长期主义”的眼光和“价值投资”的魄力。

舊模式的崩塌:Web3 風投的末路狂奔

CEX 關系至上?風投的短視與投機

過去的加密風投圈,流行著一套簡單粗暴的“成功學”: 找到那些距離發幣上市還有大約一年的項目,最好能和幾家頭部中心化交易所(CEX)搭上關係。 曾經,竟然有基金僅憑合夥人是前CEX員工或與CEX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,就成功募得了資金! 他們的“附加價值”在哪裡? 在於他們能夠提前嗅到哪些項目會被交易所青睞,然後提前埋伏,坐等收割。 如果今天還有基金向你兜售這種模式,請務必敬而遠之。 這種把交易所關係當作核心競爭力的做法,簡直是把加密行業的未來押注在了中心化的權力尋租上,毫無創新可言,更談不上對行業的長期貢獻。

SAFT 的陷阱:誰在割誰的韭菜?

接下來的操作就更簡單粗暴了:通過SAFT(未來代幣簡單協議)進行投資,偶爾再提供一些可有可無的“顧問服務”。 說白了,就是用一份協議鎖定未來的代幣,然後坐等項目方把幣發出來。 至於項目本身是否靠譜,團隊是否真正在做事,這些都不重要。 重要的是,能不能趕在散戶之前拿到幣,能不能在代幣生成事件(TGE)時,以最快的速度拋售給市場。 畢竟,當時的鎖倉期不像現在這麼嚴格,而且市場情緒高漲,總有源源不斷的散戶接盤。 這套模式,說白了,就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,風投們心知肚明,自己只是在割散戶的韭菜,而他們自己,也可能成為下一輪的韭菜。

五年之癢:時間結構的致命缺陷

這種短視的模式,催生了許多不良行為。 許多風投募集了五年期的資金,這僅僅是傳統Web2基金的一半時間。 僅僅是這個時間結構,就使得長期支持建設者幾乎成為不可能。 你的基金只有五年時間持有資產,然後就必須分配給有限合夥人,這就注定了你無法按照更加標準的十年流動性路徑,系統性地投資項目。 風險投資,本應是一場長跑,需要耐心和時間來等待項目的成長和成熟。 但五年期的時間限制,卻把風投變成了短跑運動員,只能追求眼前的利益,而忽略了長遠的價值。 這就好比種樹,你只給了樹苗五年的時間生長,五年一到,不管它長沒長大,都要砍掉賣錢,這種做法,無疑是竭澤而漁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Powered By vertu3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