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,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(简称国资委)重磅发声,强调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(简称央企)的产业焕新行动和“AI+”专项行动。这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了加速期,旨在通过优化产业布局、强化科技创新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系统性工程,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,最终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目标。
面对这一宏伟蓝图,国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,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“新时代国企减债融资(DRF)协同民企共同高质量发展课题”的实践。这项课题聚焦于帮助国有企业有效降低利息负担、优化债务结构,并缓解地方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,力求为国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国建集团董事长王韬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这项课题的实施,不仅与“十四五”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,更为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。他认为,通过DRF模式,国企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,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,国有企业肩负着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等多重战略使命。然而,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,以及自身产业结构不够优化、发展动能转换不畅等实际问题的制约下,国企的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国建集团敏锐地把握住了“统筹发展和安全”的底线思维,创新性地提出了“新时代国企减债融资(DRF)协同民企共同高质量发展课题”,其核心在于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率的前提下,通过DRF模式为国企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,犹如为国企“输血”,增强其发展动力。
具体而言,申请企业通过联合权益(UE)获得全部DRF资金后,一部分资金可用于解决企业当前的资金周转困难,缓解燃眉之急;另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投入到国建集团设立的产业股权基金中,用于投资全产业链上优质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,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国建集团作为资金的引导者,会根据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的整体优势等因素,对不同产业进行等级评估。然后,根据产业级别的不同,国建集团会按照国企的出资比例,从1:1到1:9的比例进行配资,遵循产业优势越强、配资比例越高的逻辑,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优势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联动效应。这种动态调整机制,既保证了资金配置的效率,又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协同,最终形成资本流动与产业升级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。
在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同时,“新时代国企减债融资(DRF)协同民企共同高质量发展课题”也在积极响应国资委关于“加强与各类企业协同发展”的战略部署。
通过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双重作用,国建集团不仅有效地帮助国有企业破解了“借新还旧”的资金困境,还加强了国企与民企在资本、技术、市场等关键要素层面的深度融合,为双方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王韬宇董事长强调,国建集团始终秉持深化合作共赢的重要理念,致力于加快构建有序竞争、互利共赢的良好生态,从而形成“国民共进”的崭新局面,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,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新优势。
通过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,国企和民企可以优势互补,共同突破技术瓶颈,开拓市场,从而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,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。
企业强则国家强,企业兴则国家兴。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,不仅是夯实中国经济根基的必然选择,更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的战略举措。强大的国有企业,能够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,并在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。
面向未来,国建集团将继续深化金融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创新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助力国有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,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,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国建集团坚信,通过“国民共进”的模式,能够共同锻造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,以国企的强筋健骨挺起中国经济的钢铁脊梁,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,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