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《東方VC集體“啞火”,西方VC卻瘋狂“開炮”:加密貨幣的下一個十年,要變天?》

author 2025-03-22 26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VC一级市场二级市场DeFiGameFi

一級市場的表達欲缺失:東方VC的“暫停”模式

最近甚少更新,並非懈怠,實則市場氛圍難以激起表達的慾望。二級市場的低迷固然是一方面,但一級市場的整體氣氛,才是導致這種“無感”的主要原因。

市場的“無聊”與情緒傳導

過去幾週與亞洲幾家VC同行交流,大家不約而同地採取了“暫停”或“保守”的投資策略。許多機構,包括我們自身,都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出手。用“無聊”二字來形容當前市場,或許是最貼切的,也可能是某種程度上的“共識”。

這種“無聊感”並非完全由二級市場的表現決定。回想Luna崩盤後,儘管二級市場萎靡,但一級市場對於擴容項目、ZK技術、創新DeFi、GameFi以及AI等領域的討論依然熱烈。然而,進入2025年後,這種興奮感似乎逐漸消退。

二級市場對任何概念都難以持續熱情,這自然會對一級市場產生情緒上的影響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“低垂的果實”被摘完的階段?自此,市場將進入一個漫長的調整、摸索和轉型期,並伴隨劇烈的陣痛?

“低垂果實”摘完的擔憂?

關於這個問題,容我在後文展開。因為當前西方VC所展現出的狀態,與東方VC存在一些差異。

西方VC的“開炮”:估值與投資邏輯猜想

事情的起因是我們去年Pre-seed輪投資的一個DeFi項目,最近正在進行Seed輪融資。原本預期在當前一二級市場環境下,能順利完成融資已屬不易。沒想到結果卻是超募數百萬美元,多家歐美VC爭相投資。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,雖然項目本身素質不錯,但還未達到頂級水平。

為何亞洲VC集體“啞火”之際,歐美VC卻仍在不斷“開炮”?他們敢於在當前估值下進行投資的原因是什麼?

歐美VC逆勢投資的原因猜想

內部討論後,我們做出了一些不負責任的猜想:

  1. 歐美VC的成立時間點與亞洲VC不同,導致退出週期不同,進而影響投資決策。

  2. 亞洲VC多少帶有“小鎮做題家”的氣質,追求收益率時,要么想超越同行,要么至少跑贏BTC(但以當前市場形勢來看,很少有機構能做到)。相比之下,歐美同行更注重理想主義和長期主義,或者說,只要他們能在邏輯上向LP解釋清楚投資理由,對於收益率的執著相對較低。

  3. 純粹是為了完成Deploy Fund的需求,投完這一期以便儘快募資下一期,以收取管理費為主。

未來計劃:與歐美VC深入交流

具體原因尚不明確,目前只能進行猜測。因此,未來幾週我計劃與一批歐美VC的合夥人和研究員進行交流,除了討論對市場的看法,也想直接向他們請教上述問題。收集完信息後,我會在Twitter上進行更新。

加密貨幣的未來之路:十字路口與模塊化猜想

接下來,我想藉此機會與大家探討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
長期信念與短期困境

首先,無論是我個人,還是ABCDE,我們對於加密貨幣的長期前景都充滿信心。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“信仰”,否則也不會全身心投入這個行業。

但從中短期來看,我們確實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。我不確定這是否與2019年DeFi Summer出現之前的狀態相似,所以想拿出來與大家交流。

AllianceDAO的觀點與共鳴

最近我在聽AllianceDAO的Podcast,其中提到的三個觀點引起了我的共鳴:

  1. Qiao表示,他目前的感覺與2019年類似,不確定加密貨幣的下一步發展方向,直到2020年DeFi Summer的出現,才讓他眼前一亮,找到了方向。

  2. 他們認為,加密貨幣發展至今,只找到了一個Product-Market Fit (PMF),那就是金融,更具體地說,是交易(DEX、CEX、Perp)、借貸、穩定幣和Mint(資產發行,例如Pumpfun)。

  3. 他們曾給出AI x Crypto創業項目的建議,如果項目中的加密貨幣元素過於牽強,不如直接去掉加密貨幣,專注於純AI。結果,30%的項目真的去掉了加密貨幣,變成了純Web2項目。

邊界探索:金融、敘事與基礎設施

關於第一點,雖然我在2019年已經入圈,但當時只是在炒幣,不確定當時的VC是否也有現在這種“無聊”的感覺。但印象中,至少還有IEO盛行,EOS在探索方向,Starkware提出了ZK概念。2020年DeFi Summer的許多項目,也應該是在2018-2019年成立並獲得投資的。因此,理論上當時一級市場的體感應該比現在更好,或者說,那時大家對於“大的要來了”這件事的信心應該比現在更強?

關於第二點,這是對第一點的回應,也是我中短期內最大的擔憂,即我們是否走到了一個“低垂的果實”基本被摘完,與2019年不同的十字路口。

如果加密貨幣在實用性(Utility)方面最大的PMF是金融,那麼DeFi Summer以及後續幾年不斷迭代的微創新,如今基本上已經觸及了邊界。

而與Utility相對的,同樣也是加密貨幣所擅長的——敘事方向。Meme無疑是最好的代表,Pump.FUN在2024年將這個方向也推向了一個邊界。

再者,過去數年,當Utility和敘事方向都不確定時,我們至少還能深耕基礎設施(Infra)。從ETH到EOS到Solana,再到後面的Aptos、Sui……我在想,Solana今年有了Firedancer,Monad和MegaETH大概率也會上線主網,我們在區塊鏈基礎設施擴容方面,是否也已經觸達了邊界?

模塊化區塊鏈:Web2與Web3的融合?

關於第三點,在一個十字路口,三條道路都已觸達邊界,那麼是否只剩下最後一條路,即“區塊鏈的模塊化”,也就是上述第三個觀點相關的,我在YC的Podcast中也聽到了類似的洞察。

這裡所說的模塊化,不是Celestia那種模塊化,而是將區塊鏈技術整體抽象成一個模塊,作為一個功能插入到一個Startup中,與AI類似。

我們現在看到的絕大多數加密貨幣項目,都是完全基於加密貨幣而生,或者說是為了加密貨幣而加密貨幣,並非要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。說得好聽是Crypto Native,說得不好聽就是根本無法出圈,只是圈內自嗨。

Web2 AI創投圈估計也會有類似的問題,很多項目看上去是“為了AI而AI”,而不是要解決一個具體現實的問題。

未來形態的討論:解決實際問題

未來一級市場是否會產生某種Web2與Web3的融合,或者說是相遇?一個項目,一定是為了要解決現實世界中的某個問題而存在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需要用到加密貨幣的部分就加入加密貨幣元素,需要用到AI就加入AI元素,但初心和目的與加密貨幣和AI都完全不相關。正如美團外賣用到了5G、平台軟件、大數據、AI任務分配……但它本質上是一個為了解決吃飯問題而生的項目。

如果加密貨幣的下一個大階段是這種形態,大家會不會覺得無聊?基於當前Crypto Native產業鏈構成的加密貨幣VC、交易平台、工作室等,是否還能延續?

RWA賽道的新方向:下一篇的預告

當前一級市場越來越多的Payment與RWA相關的項目,或多或少也符合上述思路。正好最近研究了Ondo的Global Market,也聊了幾個RWA項目,下一篇專門來講一下RWA這個賽道的新方向。

请发表您的评论
Powered By vertu33.com